青阳人大欢迎你!

当前位置:乡镇人大 >> 杜村乡 >> 浏览文章

乡镇人大

青阳县杜村人大:让非遗“活”在当下 传向未来

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29日阅读次数:字体缩放:放大 缩小

青阳县杜村乡蕴藏着目连戏、十番锣鼓等丰富的非遗瑰宝,它们承载着乡土记忆。近年来,杜村乡人大代表主动作为,从挖掘保护到活化展示,再到代际传承,用实际行动为非遗注入新活力,让传统文脉在新时代焕发生机。

深挖 “家底”,激活非遗传承 “源动力”。青阳县杜村乡人大代表主动担起非遗 “挖掘者” 角色,深入村落走访老艺人、梳理民间技艺,摸清全乡非遗 “家底”。针对杜村目连戏、平台锣鼓、十番锣鼓等濒临失传的技艺,代表们通过撰写调研报告、提出建议案,邀请老艺人现场展演,让竹编、灌芯糖制作等技艺走进群众视野,为非遗传承注入 “源头活水”。

搭建 “舞台”,拓宽文化保护 “辐射面”。杜村乡人大代表积极探索非遗活化路径,推动 “非遗 + 文旅”“非遗 + 教育” 融合发展。代表们牵头协调村集体、企业等多方资源,在红光村、长垅村打造非遗展示点2处,集中陈列目连戏服饰、传统农具等实物 50 余件;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,设立“非遗传承路 代表接力行”专栏,并联合文化站定期开设 “非遗小课堂”,邀请传承人定期授课,培养青少年传承人。此外,依托杜村乡农耕文化、农民村晚等活动,组织非遗展演 20 余场,吸引游客超千人次,让非遗从 “藏在深闺” 变为 “活态展示”,提升文化保护的影响力。

链接“薪火”,凝聚代际传承“向心力”。杜村乡人大代表聚焦非遗传承“断代”难题,主动当起老艺人和年轻人之间的“牵线人”。针对部分非遗技艺传承人老龄化、年轻人兴趣不足的问题,代表们挨家挨户走访适龄青年,讲述非遗背后的文化故事,动员青少年参与非遗学习,通过“手把手教学+沉浸式体验”的方式,让目连戏、十番锣鼓等技艺在朝夕相处中自然传承。同时,利用短视频平台,帮助老艺人拍摄技艺教学视频,让非遗技艺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年轻群体,让“老手艺”接上“新地气”,在代际接力中焕发新生。


主办单位:青阳县人大常委会   地址:青阳县九华西路   邮编:242800  联系电话:0566-5021225

Copyright © 2022 rd.qyx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  皖ICP备19014068号-1  技术支持:青阳网